在江西于都这片充满活力与底蕴的土地上,有一种声音穿透岁月的迷雾,奏响着客家文化的激昂旋律,那便是闻名遐迩的唢呐 “公婆吹”。
“公婆吹” 历史久远,它承载着客家人迁徙的记忆与对新生活的祈愿扎根于此。相传自客家先民南迁途中,唢呐声便一路相伴,用以驱散疲惫、凝聚人心,抵达于都后,更是融入日常,世代相传,历经数百年的打磨,形成独特魅力。其独特之处在于 “公吹” 与 “婆吹” 的默契配合,“公吹” 音色高亢嘹亮,音域宽广,仿若冲锋在前的勇士,呼啸着冲破云霄;“婆吹” 则相对柔和婉转,细腻地穿梭其中,恰似贤淑的女子轻声呢喃,二者刚柔并济,编织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乐章。
表演场合无处不在,又各具意义。在传统的红白喜事中,“公婆吹” 是当仁不让的主角。红事时,欢快激昂的曲调如《得胜令》,唢呐手们身着鲜艳服饰,腮帮鼓动,吹出的音符似跳跃的火焰,点燃喜庆氛围,宾客们沉浸其中,笑容满面,感受着新人成家的喜悦;白事场合,曲调转为深沉悲怆,像《哭皇天》,那低回婉转、如泣如诉的声音,伴随孝子贤孙的哭声,送逝者最后一程,寄托着生者的哀思。
制作工艺亦颇为考究。唢呐管身多选用质地坚韧的檀木或红木,经能工巧匠精心打磨,光滑细腻,上刻有古朴花纹,不仅是乐器,更是精美工艺品。哨子则用芦苇制成,需反复调试,以确保吹奏出精准音色。而乐手们为练就精湛技艺,自年少便开始刻苦练习,无论寒冬酷暑,口含哨片,苦练气息控制与指法技巧,只为在舞台上呈现完美演出。
如今,于都唢呐 “公婆吹” 并未在时代浪潮中沉寂。当地政府大力扶持,开办培训班,培养年轻传承人;学校引入课程,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古老艺术;舞台上,“公婆吹” 更是频繁亮相,从乡村民俗活动走向城市大剧院,向世人展示客家文化瑰宝的风姿,让这激昂的唢呐声,永远回荡在于都大地,奏响不朽的文化乐章。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gzkjwh.cn/index.php/p-44.html